幸福工程
帮助困境母亲,建设幸福家庭我叫王淑珍,今年42岁,是北京市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东岔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在我们这个家庭里,上有年近80多岁婆婆和一个呆傻的大伯子,下有一个上大学二年级的儿子,生活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是计生协会的幸福工程使我由一个普通农村妇女成长为今天村里养鸡状元,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三年前,我和山区大多数母亲一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一家三口靠着一点山地和丈夫外出打零工来维持生计,一年辛辛苦苦下来,微薄的收入也只够解决温饱问题,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不敢有什么过高的奢望。看着一家人每天为生计奔波,我打心眼里着急,是我的命不好吗?难道我们山里人就一定得受穷吗?我是个不轻易向困难低头的人,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摘掉家庭贫穷的帽子,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为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姐妹们寻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门路,这也是我一个计生专干的责任。
为了找到适合山区发展的致富项目,我经常看电视、听广播、看报纸,搜集致富信息,与村干部们一起商讨致富途径。2003年5月,我们东岔村被乡政府列入肉鸡养殖试点村,给我带来了莫大希望,让我看到了致富的曙光。
养殖大棚的地址选在村西头,由于这里有一部分是村民的自留地,加上村民对养鸡存有疑虑,怕养鸡赔钱,有些人不愿意占用自己的土地。我和村书记为了使大棚早日建成,一起挨家挨户地做工作,苦口婆心地宣传养鸡的好处,并和书记带头用自己的好地和别人兑换。在我和村两委的努力下,25栋鸡棚如期建成。区计生协为了帮助我们这些贫困母亲早日摆脱贫穷的束缚,提供了5万元的幸福工程项目资金,我率先报名养殖肉鸡,成为首批“幸福工程”救助的对象,得到2000元项目资金的资助。
站在新建的鸡棚前,我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养殖技术,牢牢把握住这个改变生活的金钥匙,彻底摆脱贫困的束缚。2003年7月,我的鸡棚迎来了第一批雏鸡3000只。为了养好鸡和不耽误村里计生工作,我脚不时闲儿的两头跑,每天累的连饭都顾不上吃。丈夫心疼我,放弃了外出打工,回来和我一起养鸡。我们夫妇每天吃住在鸡棚,精心照料、不敢有一丝的怠慢。但是由于养鸡初期缺乏养殖经验,对肉鸡的生活习性不熟悉,鸡隔三差五出现死亡的现象,我俩急得团团转。这时乡计生协与养殖协会的技术员及时赶到我家,我像找到救星一样,急忙向技术人员求助。技术人员告诉我,“鸡雏初进鸡棚,由于温度、湿度等要求非常严格,稍不注意,就会造成损失”。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和丈夫24小时轮流值班,及时调整温度,雏鸡死亡的问题解决了。
婆婆看着我们夫妻俩没日没夜地忙,心疼地说:“这养鸡太辛苦了,根本不是咱们庄稼人做的事,还是老老实实地种地吧”。婆婆让我把养殖大棚转让给别人,我婉言谢绝了她老人家的好意,告诉她,“放心吧,我们会成功的,只是您老要辛苦帮我给孩子做饭了”。
为了掌握养殖技术,我主动报名参加了乡里组织的肉鸡饲养培训班,每天晚上到离家10公里以外的乡政府养殖中心的培训班学习肉鸡饲养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使我知道了肉鸡饲养的关键是雏鸡进来的头7天。这时的雏鸡就像襁褓中的孩子,非常娇嫩,稍不注意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我逐渐掌握了科学饲养肉鸡的方法及疾病的预防和鸡舍消毒等科学知识。同时,我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每天除工作外,就一头扎进鸡棚,像伺候孩子一样伺候我的“鸡孩子”。功夫不负有心人,看着自己饲养的肉鸡一天天长大,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
当年10月,我饲养的第一茬肉鸡出栏了。当乡养殖中心给我结回第一笔销售款时,我激动的心快要跳出来了,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就获得纯收入6000多元,平均每只鸡获纯利2元多,这可是相当于全家以前一年的收入,你说我能不高兴吗,这是对我辛勤劳动的回报呀!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更坚定了我和丈夫养鸡的信心。2004年,由于村委会换届,我不再担任村计生专干的工作,这样我有了更多的时间从事我的养鸡事业了。每天除了照顾棚里的肉鸡,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学习养殖技术上。虽然我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我自学了很多科技书籍,掌握了一套过硬的肉鸡饲养技术和鸡病预防知识。同时,在饲养肉鸡过程中,我将肉鸡的习性和生长规律都记录下来,三年来笔记就记了几本,并将其与书中的知识进行对照比较。结合书中方法和技术人员传授的技术,在自己肉鸡大棚进行试验,经过不断的积累,我逐渐摸索出一套符合山区特点的科学饲养肉鸡的方法。在我的不懈努力下,依靠科学的养殖技术,加上我的腿勤、耐心、细心,精心,我所养的鸡不仅死亡率低,而且收入高,每只鸡纯收入都超过2元以上,有时超过3元,每茬鸡都比别人多赚2000多元,大伙都说我有养鸡的“天赋”,我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养鸡状元。2005年乡养鸡协会还奖励给我一台21寸彩色电视机。
如果没有幸福工程的帮助,今天的我可能还在为温饱的生计而发愁,还在为孩子的学费发愁,是幸福工程给了我施展才华的机会。
我富了,但村里还有许多的贫困母亲,为了使全村的贫困母亲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主动找到村书记,提出增加养殖小区规模,带动更多的家庭走上富裕路。在村两委班子的积极联系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村又建起了2个养殖小区、30余栋大棚。为了使新的养鸡户能少走弯路,我主动帮助她们,积极为他们联系乡养殖协会,统一进行养殖技术培训。同时,我又在村里搞起了养殖培训班,每天傍晚在养殖小区内向养鸡户传授自己养殖的经验,以及养殖中应注意到的问题。把自己几年来摸索出来饲养肉鸡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养殖户。有人说我傻,不知道技术保密,我只是淡淡一笑。
几年来,大家遇到问题愿意与我商讨,就连外村的养殖户也经常找我,我也真心实意的帮助大家。2004年的一天,同一养殖场的肖志平找到我,说她的鸡打蔫不知得了什么毛病,让我赶紧去看看,我急忙来到鸡棚,凭我的经验,鸡十有八、九是得了大肠杆菌,建议她用新酶素,鸡病很快治愈了。2005年,大甸子村石春梅开始养殖肉鸡,由于不懂技术,鸡经常出状况,她打电话找到我,我二话没说,骑上车赶到离家7-8里外的她家,对她进行耐心的技术指导,讲解肉鸡养殖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在我的帮助下,她少走了很多的弯路,感谢的心情溢于言表。看着姐妹们能和自己一样,走上了富裕的道路,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到目前,我已经养殖肉鸡15茬,平均每年5茬,共5万余只,获纯收入10多万元。过去一家人吃的、穿的都矮人一截,孩子不说,我们大人也感到脸上无光。如今我们一家在幸福工程的帮助下,不仅吃的、穿的档次提高了,还有了存款,成了村里有名的富裕户。2005年不仅新建住宅一处,四间正房、三间厢房,还购买了现代化的家用电器。同时,为了方便与外界联系,我和丈夫都配置了手机,购买了摩托车。城里人有的我们家现在都有了。
我感谢幸福工程,是幸福工程圆了我致富梦。